×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

2017-11-21 丨 阅读量:3336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中国第一本最老品牌复兴专著


这本书不仅针对上海老品牌,同样适合全国全球老品牌

目录

1、名人推荐... PAGEREF _Toc370254458 \h 3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50038000000

2、图书看点... PAGEREF _Toc370254459 \h 4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50039000000

3、作者简介... PAGEREF _Toc370254460 \h 4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60030000000

4、图书目录... PAGEREF _Toc370254461 \h 5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60031000000

5、相关序言... PAGEREF _Toc370254462 \h 8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60032000000

6、经典书评... PAGEREF _Toc370254466 \h 14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60036000000

7、新书首发... PAGEREF _Toc370254469 \h 16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60039000000

8、媒体报道... PAGEREF _Toc370254470 \h 19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70030003200350034003400370030000000

 

1、名人推荐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对上海老品牌和全国老品牌的复兴有着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

有些品牌为什么会死?有些品牌为什么死后还能复兴?看过《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你就会明白品牌如何死而复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

上海老品牌还剩下多少?其中哪些值得复兴?谁来复兴?如何复兴?复兴后的老品牌会是怎么样?确实应该做些分析、研究和探索。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

国际著名的路威酩轩集团旗下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品牌。《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及时关注老品牌,重视挖掘品牌灵魂和基因,引发市场参与者更大激情,帮助中华品牌发扬光大、所向披靡。

——路威酩轩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吴越

没有了品牌,也就没有新世界旗下上百个老字号的不老神话。

——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

品牌是老凤祥复兴的核心,而文化则是复兴的灵魂。

——老凤祥集团总经理石力华

恒源祥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适时适地复兴了恒源祥这个老品牌。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 刘瑞旗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未来竞争,就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街区、品牌城市的综合竞争。

——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

老品牌复兴的关键在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坚持和坚守。

——全国政协委员、培罗蒙集团董事长金建华

黄浦区拥有上海甚至全国最多的老品牌,如何复兴?《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为我们指明了道法术。

——上海黄浦区商务委、上海黄浦区经信委主任张杰

 

2、图书看点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一部深具实战参考价值的上海品牌建设指导书。

作为世界和中国的品牌之都,上海拥有大量的老品牌。这是上海未来角逐世界品牌竞争立足世界品牌之林的最重要的资源和底气。然而,上海又该如何复兴这些老品牌呢?

作为国内最专业的品牌营销机构的掌门人,同时又是上海品牌专委会的秘书长,石章强及其锦坤团队,在上海文创办、上海经信委、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黄浦区委区政府的协助下,历时三年,全面研究了中国的近1000个老品牌,重点梳理了上海的200个老品牌,呕心沥血写就的《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就充分地回答上海和中国的老品牌如何复兴的难题和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系统地分析了上海老品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对来自于日用消费类、文化创意类、酒店餐饮零售类、食品类、中西医药类、工业类、服饰衣料类、家电家居类等七大类别的145个代表性老品牌企业进行调研、梳理和分类,提出了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老品牌将会面临不能与时代同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国际品同化消失、专注自我领域与时俱进成为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从民族老品牌成长为国际品牌的四种不同命运;创造性地用复兴指数对他们进行复兴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量化定性;并用大量的案例阐明老品牌发展中,激活死资产、创活新模式、复兴老品牌等三种盈利模式,和换东家、换掌柜、换商业模式、换脸、换血等五种老品牌复兴的商业模式,以及成为区域运营商、区域拓展商、渠道运营商、产品制造商、业务集成商、产业整合商等六种营销模式,为上海老品牌立足上海朝着向全国迈向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

本书由资深品牌专家石章强先生所著,由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等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

老凤祥、恒源祥、培罗蒙、双鹿、上菱、冠生园、上海手表、上海家化、大白兔、光明、中华、古今等上海复兴得比较成功的品牌企业人手一本熟读,上海市政府相关经济职能部门人手一本研究。

在当下的中国和中国企业,此书对中国企业如何过好这个残酷的冬天打造好自己的品牌有着不一般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3、作者简介

——石章强:

连锁与服务业品牌营销专家

软传播、新坐商、热产品和易模式提出者

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市政府品牌联席办专家委员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

数十年营销、管理及咨询经历,服务了上百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组织和机构,多家集团和城市首席营销顾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先后首创“对标”“混合”“热产品”“软传播”“新坐商”“易模式”等战略、管理、营销思想与方法,著有《对标》《混合理论》《企业过冬》《企业下乡》《热产品》《软传播》《新坐商》《易模式》等畅销专著。


——联系作者

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

网站:http://www.jonkon.com

新浪微博:@锦坤石章强 @锦坤品牌营销

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

客服手机:135-645-23456;

免费热线:400-6622-356


4、图书目录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  序言:关于上海品牌建设的思考       4

前言:老品牌,上海的辉煌、失落与复兴   6

第一章、      风雨老品牌  9

一、何为老品牌?       9

1、老品牌的定义  9

2、老品牌的特征  10

二、老品牌的现状和问题    11

1、产权模糊  12

2、战略不清晰     12

3、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跟不上  13

4、缺乏品牌化运营与管理  14

5、营销市场化严重不足     15

三、老品牌的命运       16

1、与时代的发展不能同步而自然或者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17

2、与国外品牌结合,被国际品牌同化,从老品牌的范畴中消失  18

3、专注自己擅长领域,适应经济与技术进步,成为使国人骄傲的民族老品牌  19

4、从民族老品牌成长为国际性品牌  20

第二章、上海需要复兴老品牌 21

一、经济价值       25

1、复兴老品牌比创立新品牌省钱     25

2、复兴老品牌比创立新品牌省时     26

3、复兴老品牌比创立新品牌更容易增加社会财富  26

二、社会价值       27

1、传统文化的精髓     27

2、城市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积淀  28

3、企业文化的影响     28

三、城市价值       29

1、提升城市品牌内涵  29

2、打造城市品牌竞争力     29

第三章、上海老品牌复兴的道法术       31

一、上海老品牌的复兴途径       31

1、放弃老品牌不足因素,嫁接强大品牌技术市场资金,实现品牌内涵式扩张  31

2、将老品牌定位为产品品牌,继承并发展品牌文化内涵,赋予新历史背景下文化含义  32

3、在现有民族老品牌的基础上,将民族品牌正式建设成为企业品牌  32

二、上海老品牌的复兴模式       33

1、换东家:双鹿  33

2、换掌柜:亚明  34

3、换商业模式     35

1)品牌运营商:恒源祥     36

2)区域拓展商:红星  37

3)渠道运营商:古今  37

4)产品制造商:冠生园     38

5)业务集成商:家化  38

6)产业整合商:光明  39

4、换脸:回力     40

5、换血:老凤祥  41

三、老品牌的复兴之道       41

1、激活“死”资产     42

2、创活“新”模式     43

3、复兴“老”品牌     44

第四章、上海老品牌复兴标杆案例解析      46

一、培罗蒙:西服名旦的不老神话    46

1、新坐商,树立高端品牌奢侈形象  47

2、热产品,打造顶尖产品品质  50

3、软传播,构建产品持续品牌粘性  50

4、硬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51

5、易模式,续写不老品牌传奇  52

二、双鹿:企业下乡复活老品牌       53

1、“鹿鼎记”       55

2、寻找农村新希望     55

3、链条式促销推广     58

4、双鹿的新农村攻略  61

三、恒源祥:特许经营,华丽转身    64

1、发展史     64

2、恒源祥模式     65

3、虚拟特许经营五步走方针     66

4、上下游管控     67

5、企业文化强身  69

6、品牌“立体式”运营     70

四、冠生园:龟兔赛跑       72

1、优化产业链与优化市场链     72

2、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73

3、苦心经营“大白兔”品牌     74

4、让大白兔“活”起来     75

5、危机大公关     76

6、重回江湖  77

五、老凤祥:老树抽新枝    78

1、跨越三个世纪的品牌     78

2、突破体制束缚  80

3、创新管理理念  80

4、优化产品结构  81

5、整合品牌营销  82

6、结构人才梯队  85

六、家化:从沉睡到苏醒    86

1、六神的成功运作     87

2、佰草集的再次胜出  88

3、复兴“美加净”     89

4、打造奢侈品“双妹”     91

5、家化的苏醒     92

6、家化的改制     93

七、古今:品牌运营的“古往今来”       94

1、坚持品牌创新的发展路线     95

2、品牌连锁加盟的渠道拓展     96

3、信息化助力腾飞     97

4、以人为本的产品创新     98

八、光明:依旧光明?       98

1、光明的“光明”     99

2、光明的危机     100

3、卧薪尝胆的光明     101

4、为“光明”积蓄能量     102

5、高科技的光明  104

6、光明再发力     105

九、上海手表:沉浮后还需涅槃?    106

1、起步,从模仿开始  107

2、没落后的怀念和遗憾     107

3、发展:活在昨天还是今天?    108

4、转型:从OEM切入  108

5、复兴:等待新的腾飞 109

6、战略:让国产品牌也高端起来     110

十、中华铅笔:小铅笔划出大未来    111

1、小铅笔要中国自己制造  111

2、绘图铅笔让进口铅笔绝迹     112

3、每个学生都带着2B铅笔进考场   112

4、珍惜几代人努力打造的“中华”牌     113

5、新形势与时俱进     113

6、成就行业地位不忘继续前行  114

十一、明凯照明:一直为您点亮       114

1、凭新产品LED节能照明全新上路 115

2、广厦集团+上海照明的混合体       115

3、从代工到自主品牌创新深度蜕变  115

4、照亮您,更关怀您  116

5、产品创新是未来发展趋势     117

后记:老品牌,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   119

附表:上海的“中华老字号”    122

参考文献       124

 

5、相关序言

推荐序:关于上海品牌建设的思考

——为《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而作

 ■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  周禹鹏

 

曾几何时,上海是全国知名品牌的荟萃之地,也是国内众多新品牌的诞生之地。然后,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在我国国企改制、经济转型、市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的挑战下,上海许多品牌遭遇发展瓶颈,上海的品牌优势也逐步削弱,有的甚至风光不再。

此后10多年中,上海市政府推出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上海的企业品牌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海市著名商标不再被传统的工业产品所独享,其涵盖面已延伸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资料、高新技术产品、金融服务、房地产、运输、电信、教育文化、农产品等诸多行业都有了著名商标,如“春秋”航空、“如家”酒店、“携程”旅行、“盛大”网络等。但是,与国内许多地方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上海的品牌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如何做大做强做响上海品牌,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重要方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体系的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大事。

品牌是什么?

品牌是文化。品牌是融合民族传统、凝聚现代科技、蕴含时代特征、体现企业精神的载体和传播者。APPLE电子产品虽然是乔布斯发明的,但它也是美国的,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美国的善于集约创新的民族精神,而它本身也是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时代产物。世界著名品牌LV,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但却始终是时代最新时尚的引领者,而它的组成元素却始终隐含来自教堂的历史基因。

品牌是管理。无数事实证明,任何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名牌,无不依赖于制造它的企业内部的一以贯之的严格科学的管理,小至LV之类的时尚日用产品,大至保时捷、凯迪拉克、波音、空中客车之类的现代交通工具,它们之所以能享誉全球,其最大的奥秘所在,就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有着一整套科学而严格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是品牌内在质量的根本保证。离开了科学严密的管理,任何品牌的生命都不可能长久。

品牌是营销。在市场竞争如此残酷激烈的今天,任何产品想要占领世界,都离不开高超的营销策略支撑。可口可乐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受青睐的广告运营商。昔日全上海无人不知的“白丽”香皂,就因为一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著名广告语而一炮打响,走进千家万户。好的营销,不仅仅只是好的广告宣传,更包括顺应时代、社会变化和需要的营销策略。上世纪三十年代靠生产销售毛线出名的恒源祥,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敏锐地搭建时代脉搏,顺应时事变化,把恒源祥品牌营销作为主业,进而一举取得成功,走向了世界。

品牌更是信誉。任何品牌,从表面上看,虽然都只是产品的附着物,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早已成为产品信誉、质量的代名词和体现者。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家厂家生产的产品,但不同的品牌却可以买出截然不同价格的主要原因。当今的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但不少的中国产品却只能靠贴牌而走向世界。

做大做强做响品牌,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实现转型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的需要,更是上海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新兴行业和新经济企业,要把创新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创立品牌的过程是构筑企业文化的过程。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不可能创立具有文化的品牌,没有文化的品牌不可能创立真正有影响的品牌。因此,在企业发展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是品牌建设的内在动所在。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固步自封都难以成功。因此,创建世界一流品牌,还要善于借鉴。这些年来,随着上海的开放开发,引进了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和品牌,如国内企业美特斯邦威、杉杉、红星美凯龙等以及国际企业吉列、联合利华、微软、双立人等。但毕竟还是太少。而且,作为全国和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平台,上海已无法承载更多的制造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驱动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引擎。

下一步,我们一定要研究如何在上海比较有优质的领域以及符合发展需要的领域,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使上海的品牌走出上海,到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一方面,我们上海已经有了一些进步,比如宝钢、振华港机,都有了很好的的起步。

最后,创建世界一流品牌,还要研究应变复兴。即是如何使上海的老品牌重新焕发青春。在这方面,有的企业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取得了成功。比如,“光明”是老品牌,现在已焕发青春;“双鹿”是老品牌,现在已成为上海老品牌复兴的一面旗帜。上海的这些老品牌是一代人、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这是上海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研究如何在老品牌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技术、延长老品牌的生命周期;研究如何推进在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把老品牌的文章做好。在这方面,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为上海老品牌的复兴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复兴模式分析工作,《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一书就是这种努力的成果。

虽然建设世界一流的品牌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认清了方向,找到了路径,学会了方法,那么,上海老品牌的复兴必定是指日可待,而更多新品牌的诞生,也必定会梦想成真。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伟大进程中,上海必将迎来新一轮品牌发展高潮。

 

前言:老品牌,上海的辉煌、失落与复兴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八九十年代,上海一直都在扮演着“中国品牌之都”的辉煌角色,上海品牌曾是全国商家“顶礼膜拜”的“神话”,从永久、英雄,到白猫、培罗蒙……这些熟悉的品牌曾经辉煌了半个多世纪。它们就像是那个时代的注脚,在当时的人们心中镌刻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在七十年代,当时人们结婚所谓的“四大件”: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三转一响”),都是上海出产的产品,“上海制造”俨然已成为当时品质生活的代名词,是“品位与价值”的标杆和象征,让众多的中国家庭为此不知疲倦,孜孜以求。

上海曾经是中国商标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牙膏商标三星、最早的灯泡商标亚普耳、最早的电扇商标华生都诞生在上海。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更是拥有一大批闻名全国的商标,这些商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如吴良材眼镜、亨得利钟表、正广和汽水、华生电风扇等。当时在南京路上,就集中了70多家著名的特色商店,覆盖了服装、食品、日用品、工艺品、文化用品以及餐饮、娱乐等各行各业,有不少达百年以上的历史。也有一些是50年代以后随着上海轻纺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产生的名牌,如凤凰、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金星牌电视机、红双喜乒乓球、大白兔奶糖等。这些产品在全国供不应求,享有很好的声誉。当时上海产品在全国消费工业品市场中的份额高达20%以上。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品牌已成为国家和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上海在自主品牌的培育道路上一度辉煌过,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变得乏“牌”可陈,无“牌”可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发展,曾经叱咤一时的众多上海本土品牌逐渐没落,甚至悄然消失。

陈年的老酒愈久弥香,但是上海的一些老品牌,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却没能历久弥坚,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中被埋没、被淘汰,最终成为历史的一份子。2005年,中国评出的300余个品牌中,上海仅有21家企业的24种产品上榜。《金融时报》全球100强品牌(2010年4月28日)中,其中七个中国品牌没有一个来自上海。里昂证券亚太市场所列的“中国前20名最有价值品牌”(2009年9月),交通银行是上海唯一上榜品牌。中国迅速挺进全球市场,但上海品牌甚至没有出现在这场竞赛中。相反,像青岛、北京、深圳、顺德等地方却担当起实现中国全球商业抱负的旗手。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和感叹!

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注册商标总数的80%来自上海。到了计划经济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轻纺产品和消费品的制造基地,涌现出诸如永久、英雄、水仙、双鹿以及霞飞等响当当的品牌,某种意义上“上海制造”就是一种知名品牌。即便是今天,年纪稍长的上海人说起当年的老牌子依然是如数家珍:永久、凤凰自行车,上菱、双鹿电冰箱,红灯、美多收录机、上海牌轿车、佳美洗衣粉、美加净牙膏、霞飞化妆品……这些当年叱咤一时的上海老品牌,大多已成明日黄花。

从50年代到80年代,上海一直是全国工商业的龙头,涌现出大量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现如今,上海只有93件中国驰名品牌,但这93件驰名品牌的含金量加起来,还及不上一个青岛啤酒和海尔。而同比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福建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分别是327、266、207、186、149件。

从法律意义上说,保护企业品牌主要是通过保护商标来实现的。

上海企业的商标意识,并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最近几年,上海的商标注册量平均每年不足1万件,已经被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甩在身后;1999年,上海商标申请量为6000件,广东省为2.7万件;2000年,上海商标申请量为9000件,广东省达到了3万件。目前,上海商标申请量在全国的排名已经滑落到第5位。商标注册数量增长缓慢,证明企业的商标意识单薄。

如今,上海企业不仅面临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竞争,还必须面对知识产权的竞争,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已日益凸显;但是,很多企业还是“老脑筋”、“老思路”,有的忽视无形资产经营,商标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的则只看重眼前利益,满足于当“加工厂”,为别人做嫁衣;有的则是产品技术和外观均无创新,或者产品已不适应需求,市场严重萎缩……

据上海老字号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老字号”商业企业共有286家,百年历史以上的老字号有41家,但是,其中有92家企业处在不经营状态。194家营业中的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其经营范围涵盖了食品、服装、鞋帽、百货、饮食、医药、文化、广告、美容美发等各个行业。

然而,超过七成的上海人有着浓厚的本土老品牌情结。据上海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关于上海品牌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本土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大,良好的品牌经济资源为上海品牌的进一步提振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对上海老品牌始终执著的坚守,以及对上海老品牌的复出所给予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相信,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老品牌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从调查数据看,一些上海本土老品牌仍有较大的影响力,上海企业应凭借这些老品牌良好的品牌经济基础,把握各种契机,突破品牌建设的瓶颈,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使上海成为中国知名品牌的聚集地。

当下,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将推动上海品牌迎来一轮新的发展高潮。

这些,都将为上海老品牌的振兴,提供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复兴,这是上海老品牌崛起的必然必由之路。

作为国内知名的集实践与理论于一体的品牌顾问和营销外包服务机构,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企业、组织和政府的品牌研究、战略规划、营销咨询等整体品牌顾问服务。

在为上海的部分老品牌如孩儿面、小叮当、家化、光明、恒源祥、双鹿、上菱等提供战略规划、品牌研究和营销咨询的过程中,我们无意中发现上海拥有众多的没有硬伤的老品牌——品牌基础好,消费者好感度强。虽然时至今日,许多消费者依然拥有强大的品牌情结,且品牌没有什么硬伤,品牌的文化张力和核心价值依然在业内业闪耀着一定的光芒。

在为上海部分老品牌的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惊奇地发现,这些品牌经过多年的再造和改造,已再次在各个细分领域里呼风唤雨,并成为细分领域里的领导者品牌。

经过长期的深入观察和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上海的老品牌,除了极个别的,已不适应新形势新商业环境的发展外,绝大部分是可以复兴的,只要稍加改造和再造。

于是,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经信委、上海社科院、东华大学、上海市委研究室、上海轻工协会、上海老字号协会等相关机构的帮助下,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对上海的老品牌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总结和提升,以期找到上海老品牌复兴的道法术,从而形成一本专业性的系统性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专著。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锦坤的同事邓水莲、叶建伟等为本书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和分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我们更要感谢,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在百忙之中为此书作序。

我们还要感谢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贵玉,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路威酩轩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等为本书写上了中肯的评价。

还要感谢: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周汉民副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燕爽副部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赵效定,上海松江区政协杨怀志副主席,上海轻工协会俞友涌执行副会长,上海市委研究室吴一心处长,上海进出口商会宋锦标副会长,上海经信委都市产业处林艺处长,上海经信委都市产业处庄培副处长,上海商务委朱茜副处长,上海松江区经信委何胜友主任,上海老字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邵玉玲,上海家电协会李富春秘书长,上海轻工协会左异群秘书长,上海进出口商会韩怡同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研究室何志庆主任,上海市委研究室张天明科长等,他们为此书的完稿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帮助和专业的建议。

本书的完成,还得到了以下企业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全国政协委员培罗蒙集团董事长金建华、双鹿上菱集团董事长陈泉苗、明凯照明史光明党委书记、冠生园蓝雪总经理、老凤祥石力华总经理、上海手表董国璋总经理、上海家化副总裁王茁等为本书提供了很多鲜活的企业内部资讯和内幕。

当然,由于时间和专业能力限制,本书难免有不妥不当之处,欢迎拍砖和提正。

 

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

石章强

 

后记:上海品牌建设的三种路径

中国老百姓穿的、吃的、戴的、用的……“上海”二字无孔不入。“上海”的辉煌,取决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优势。然而,毕竟自身缺乏免疫力和运动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洪水猛兽”前,它纵使百般挣扎,仍然不可避免地倒下了。倒下并不意味着绝望,在调理好气血后,它还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在一次“老字号如果推出新品种,受访者会否前往尝试”的调查中,受访者中有40%表示会,37.5%表示不会,22.5%表示无所谓。说明大部分人对老字号的创新持肯定态度。

老品牌是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这是一个现实难题,更是上海未来能否真正成为世界城市的现实障碍。

上海品牌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特别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注册的商标总数占到全国注册商标总数的80%,拥有一批国内著名、国际有名的品牌。比如:梅林、正广和、冠生园、三枪等一批轻工纺织的品牌,充分体现了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著名经济中心和现代工业制造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实力。到了五六十年代,随着上海工业体系的建立,当时也涌现了如凤凰、海鸥、英雄、永生等一批消费品类品牌。这些品牌在全国是有口皆碑的,体现了五六十年代上海在中国及加工业中的地位,反映了上海整个工业的实力和上海对全国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本土品牌开始走下坡路,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改革滞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广东,香港的很多轻工业转移到了广东。“广东制造”相比于“上海制造”,更具市场意识:包装更好,更具现代气息,兼具价格优势。最早打入上海市场的就是“广货”。上海当时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直至“广货”打遍全国之后,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攻下上海市场。

上海老品牌的失落,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此后上海市政府陆续推出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实施强有力的市场保护,上海的企业品牌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商标的数量从1979年的2700多件增加到目前的15.07万件,著名商标数也由首批34件增至目前的793件。

   但是,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上海的品牌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曾经的“中国品牌之都”正在逐步远离我们。相反,像青岛、北京、深圳、顺德等地方却担当起实现中国全球商业抱负的旗手。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和感叹! 

   做大做强做响上海品牌,要找到我们的切入点。做大做强做响品牌,企业是主体,一定不要把政府作为创造品牌的主体。政府主要是创造环境,提供服务,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响品牌的环境。

    在当前环境下,上海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途径入手。

一、创造

创新更多是针对新兴行业和新经济企业。当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往往也会促进一批新品牌的产生。我们要研究如何结合“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在高新技术领域、先进制造业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扶持和发展一批新品牌,并通过品牌,把企业做大做强。

但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对于上海来说,创造之路仍然比较遥远。

虽然上海注册商标申请量最近5年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2010年新增3.59万件;在上海110.59万户市场主体中,平均每7个就拥有1件商标。但毕竟,从商标到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从普通商标到上海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更是离不了时空间的积累和深沉。

  品牌是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积淀,创立品牌的过程也是构筑企业文化的过程。没有文化的企业,不可能创立具有文化的品牌,没有文化的品牌不可能创立真正有影响的品牌。品牌产品仅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品牌带有文化的色彩。而带有文化的积淀、历史的积淀,就提高了这个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企业发展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是品牌建设的动和所在。

二、引进

引进,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

这些年来,随着上海的开放开发,上海确实引进了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和品牌,如国内企业美特斯邦威、杉杉、复星、奔腾、红星美凯龙等以及国际企业吉列、联合利华、微软、微创、双立人等。但毕竟是少之又少。而且,作为全国和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平台,上海已无法承载更多的制造业。而优秀的企业和品牌任何国家和地区也是举双手欢迎。随着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升级和转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驱动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引擎。

与此同时,走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TCL、海尔、招行、联想等这些已在国内算是顶尖的优秀品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确实如此,国际品牌的创立,是极其困难的,是很艰苦的,往往需要通过跨国经营来实现。在这一方面,我们上海已经有了一些起步,比如宝钢、振华港机,都有了很好的起步。下一步,我们一定要研究如何在上海比较有优质的领域以及符合发展需要的领域,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使上海的品牌走出上海,到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很难,但必须做。

三、复兴

复兴即是如何将上海的老品牌焕发青春。本书总结出的上海老品牌复兴的六种模式更是为上海老品牌复兴指明了具体的道法术。

“光明”是老品牌,现在在焕发青春;“双鹿”是老品牌,现在已成为上海老品牌复兴的一面旗帜。俞正声书记对双鹿老品牌复兴研究报告的批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海老品牌的战略和路径。俞书记的批示“重组部分老企业和重组部分老品牌可能是开放性重组的两个方面”为我们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指明了两个方向和道路。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一书为我们上海老品牌复兴总结提炼了六种模式,非常精辟和实用:换东家解决了老品牌产权归属和投资运作主体问题,换掌柜是解决了老品牌的运作组织和平台问题,而换商业模式则是为了解决老品牌的市场化及专业化运作问题,换脸则是为了解决老品牌的市场形象问题,换血则是为了解决运作机制问题。而在换商业模式这种复兴模式中,又细分为品牌运营商、区域拓展商、产品制造商、业务集成商和产业整合商六种方式。

在上海品牌建设的三种途径中,我们认为,创造是必由之路,引进是必须之路,而复兴是必经之路。如果说,创造和引进是在增量上发力,那么,复兴则是在基量上做文章。而对于来上海来说,基量的文章也许更容易见效和生效。且现实的未来世界更需要上海这些复兴后的老品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上海老品牌是经历历史考验的商业文化的结晶,不仅在商业发展中对民族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上海老字号只有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开辟自身生存发展的“未来之路”,才能为上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品牌之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下,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正把上海进一步推向了全国和全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也已通过,这些天时和地利以及我们的人和因素,必将推动上海品牌迎来一轮新的春天。


6、经典书评

假如老品牌陶醉于存量的品牌资产,缺乏对未来消费者的洞见以及和他们沟通的新方式,资产将不断减值,徒生喟叹。相反,即使没有存量资产,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只要善于创新、借力、融合,也能快速形成品牌资产。所有消费都来自今天的顾客,赢得他们,不仅是在创造流量资产,也是在为明天奠基。

第一财经秦朔:老字号品牌如何复兴

■  秦朔(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曾经许多女孩都希望自己结婚那天,能拥有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供自己做些针线活;曾经许多年轻小伙希望自己结婚那天,能佩戴一块上海牌手表以显身份;曾经凤凰牌自行车是许多新婚夫妇最想要的交通工具,那样他们可以在周末一起出去放松心情……

从民国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上海老品牌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解决了大量的社会需求问题,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拉动百姓就业,有着很大的贡献。老品牌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与期望,百姓也曾因为拥有其中某一样老品牌的产品而倍感骄傲。

而现如今,不少老品牌在洋品牌、新品牌冲击下,不复昔日风光,甚至凋敝不堪。

老品牌到底能不能复兴,如何复兴?

品牌重要性毋庸多言,中国“有品无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牌价值普遍不高。按照“顾客导向的品牌资产理论”奠基人凯文·凯勒的观点,品牌资产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一个品牌在顾客那里留下的知识(认知加形象)越多,越会在其心智上先登记挂号,等实际营销时,品牌资产越丰厚的产品越容易入围入选。

老字号品牌资产累积时间很长,为什么不景气呢?在我看来,品牌资产既有存量资产(历史积淀),也有流量资产或说是增量资产(当下创造),如果只躺在存量上矜持自得,很容易被新兴的、流量强势的新品牌替代。试将品牌资产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存量和流量都很丰富,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片仔癀;二是存量丰富,但流量相对不足,大部分老字号都是这种情况;三是存量并不丰富,但流量很强劲,互联网年代的很多新品牌(如淘宝、小米、微信)皆如此;四是存量、流量都不行,那只能退出舞台了。

此外,从品牌资产源泉的角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资源驱动型,也就是有某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原料禀赋、工艺诀窍等;另一种是市场驱动型或者说创新驱动型,依靠的是企业家精神和不断创新(如苹果的乔布斯、特斯拉的马斯克)。企业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产品更接近哪个方面,从而确定自己的品牌战略。

假如老品牌陶醉于存量的品牌资产,缺乏对未来消费者的洞见以及和他们沟通的新方式,资产将不断减值,徒生喟叹。相反,即使没有存量资产,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只要善于创新、借力、融合,也能快速形成品牌资产。所有消费者都来自今天的顾客,赢得他们,不仅是在创造流量资产,也是在为明天奠基。

 老品牌如何复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石章强最新著作《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在对近200家上海中华老字号和老品牌深入调查和专项课题研究基础上,历时三年完成这部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对上海老品牌建设深具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书中详细介绍了老品牌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其命运,创造性的提出了上海老品牌复兴的道法术,指出了老品牌的复兴途径、复兴模式。通过换东家、换掌柜、换商业模式、换脸、换血等方式,实现老品牌的复兴。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一书中还着力对上海老品牌复兴标杆案例进行详细解析,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方式,鲜活的再现了十多个老品牌复兴的道路,其中较知名的老品牌双鹿---企业下乡经典案例,就是在锦坤团队的参与策划下,成功地实现了双鹿这个老品牌的复活。

正如书中所倡导的:上海老品牌应不断与时俱进,吸收新的理念与思想,敏锐感知市场与消费者的变化,从团队、机制、组织架构上不断完善以增加核心竞争力。当然,成功的老品牌有很多复兴模式,比如云南白药是创新延伸的模式,老凤祥倚老卖老的模式,王老吉时尚化的模式等等。所有成功的老品牌都找到了和现代人交流的沟通点,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沟通点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发展。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作者石章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专家热线:135-645-23456;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官网:www.jonkon.com

 

大家对于国外的品牌,即使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我们也不会觉得它老。在中国为什么这些品牌就称之为老品牌?除了历史的,文化的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品牌经营与管理。老品牌经营与管理的问题,就是一个变与不变的问题,什么东西要变,什么东西不要变。老品牌全部变掉就不是老品牌,不变,它就永远也不会跟现在的市场相呼应。老品牌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变,是保守还是激进?


复旦黄瑚:老品牌需要涅槃才能复兴

■  黄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华牙膏,1954年建立,是中国牙膏工业的创始品牌,曾经一直稳居中国牙膏市场第一位。与永久自行车、上海手表同列三大上海老品牌。中国人对中华牙膏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在1994年,被联合利华收购,如此知名的民族品牌都被沦为了外国货。

目前中国老品牌的形式已经十分危急。尤其是日用护理品行业,几乎全部沦陷,紧留几个品牌在苦苦煎熬。

一个老品牌,它往往见证着几代人的心血,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它见证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它帮助了新中国走过了最困难的早期;它解决了中国早期人们的就业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问题。

然而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大多数老品牌目前的生存状态并不如人意。上海老品牌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离开人们的视野。曾经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的品牌广告,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老品牌的消亡说明了许多问题,也给目前处境较好的老品牌敲响了警钟。我们得好好反思其中的问题,使上海老品牌重新复兴起来,但是老品牌的复兴绝不比打造一个新品牌容易。

几年前,加多宝和广药为争夺“王老吉”商标而展开激烈的战役,让市场眼光瞬间聚焦,它们原来如此价值连城?这使得许多老品牌企业开始重视自家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

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石章强的最新力作《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很客观地指出了老品牌导致目前状况的真实原因,并就原因提了各个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从书中学到适合自己企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曾几何时,双鹿似乎突然消失了。然而,近几年,双鹿又回来了。

双鹿电冰箱曾经代表着人们内心浓厚的“上海情结”,华东地区许多消费者都对双鹿情感颇深。双鹿曾经代表了“上海制造”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双鹿冰箱的经久耐用更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等种种原因,双鹿衰落了。2001年,被白猫借壳上市,由于行业不匹配,双鹿品牌从那时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机缘巧合,双鹿遇到了它新的董事长陈泉苗,经过一番努力后,双鹿成为了年产量200万台的冰箱企业,中国冰箱行业的前十名,乡村冰箱市场的第一品牌。很多朋友会问,身边并未看到双鹿的产品,年产量200万台卖到哪里去了呢。这里可以告诉你答案是农村,这一个让人不起眼的市场,也能够消费这么多冰箱。如果是您的企业,您能想到这一点吗?双鹿同时给予了很好的售后服务,三天内解决,没解决无条件当天退货。这样做能让双鹿不迅速的打开农村市场吗?

双鹿是一个很好的上海老品牌复兴案例,通过先租赁后收购双鹿品牌、先租借再置换长岭生产线的轻资产模式进入冰箱行业,成功复活了中国最早的老品牌并焕发生机。双鹿的复活,为众多老品牌复兴之路提供了生活的经验。

大家对于国外的品牌,即使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我们也不会觉得它老。在中国为什么这些品牌就称之为老品牌?除了历史的,文化的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品牌经营。比如王老吉,它是一个老品牌,但消费者不觉得它老,因为它在里面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很多老品牌在当时有很高的品牌溢价能力,一旦不去经营这个资产,品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老化,慢慢消失。要想让品牌不断延续,就要关注市场和消费者。

现在,很多老品牌留存下来的资产仅仅是那个名字,但品牌的真正价值不单单是让消费者知道这个名字,更重要的是形成联想,一旦占据就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扎根。比如可口可乐在消费者中占据了可乐这个类别的关键联想。中国的很多品牌未能占据这个类别的联想。然而,很多成功的品牌得以一直延续的原因在于,满足消费者的已不仅仅是最基本的需求,而是满足消费者更丰富的需求,赋予新的元素。

总体来说,老品牌管理、复兴的问题,就是一个变与不变的问题,什么东西要变,什么东西不要变。老品牌全部变掉就不是老品牌,不变,它就永远也不会跟现在的市场相呼应。老品牌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变,是保守还是激进?如果保守市场效应可能会比较小,大家的刻板印象很难改变;如果激进,可能会造成新顾客没抓住,老顾客也没留住。这个问题是很值得认真考虑的。还有一个问题是,新顾客和老顾客怎么配合或者兼顾。老品牌存在一个普遍特征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老品牌不接受、不欢迎。因为老品牌是跨越数个时代的,它的细分市场比较复杂,老一代人与新一代人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如果没有抓住新一代的消费者,老品牌就不可能继续延续下去。那么如何兼顾两个市场,如果把所有广告放在一个广告中,把所有营销方案做成一套营销方案,那么任何一个消费群都可能抓不住。老一代认为这不是给我们看的,年轻一代的也同样这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老品牌企业往往在传播预算上是非常有限的,在营销方面的认识上有点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建立一些新品牌,老品牌针对老一代的消费者,新品牌针对新一代的消费者,这样可以把市场效果做的好一点。

总之,我们相信,中国的老品牌一定能够复兴!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作者石章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专家热线:135-645-23456;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官网:www.jonkon.com

 

在中国的不同时期诞生了各种不同的老品牌,无论是几百年前依旧处于封建王朝的老药铺,还是一百多年钱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时因文化交融所出现的化妆品,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有的国家经济体质所打造的国民型企业,在随着时间的冲刷都烙上了各个时代烙印的它们如今都有了各自的命运。有载誉百年而未亡的,有目前依旧垂死挣扎的,还有一些已经销声匿迹的。他们面临的共同命题是如何活过百年长青百岁?

恒源祥刘瑞旗:上海老字号如何百年长青?

■  刘瑞旗(恒源祥集团董事长)

常有人问我,世界上最老的品牌是哪个?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虽然肯定会有一个答案,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我一语既出但谁知道它明天会怎样?

我们整天都在说品牌,品牌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总是有企业在打造品牌?关于品牌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回答,当然从各自的角度去理解都不会有错。但如果在品牌前面加个“老”字呢?

什么是老品牌?老品牌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听说过有企业在打造老品牌?

对于以上问题,我之前会有自己的解释,但是在看过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石章强的最新力作《上海老品牌的复兴之路》后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开始深入地去了解老品牌,尤其是上海老品牌的状况。

品牌,不以百年为目的

过去一个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在白手起家时肯定没有为自己操手的事业掐指算它能走多久,都希望它是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如今,每一企业家也如此,都希望自己的一手创办或接手管理的企业能一直在市场上活跃。但是如果仅仅是让企业能与日月同辉,哪有怎样?

企业如果没有品牌维系,活得再长也只是为解决温饱问题。这就如同街边的兰州拉面馆一样,一家老小世世代代都在做同样的生意却依旧没有走出最初的生活状态,而相比目前在北京已经成功受到消费者认可的连锁餐饮马兰拉面,却会随着时间拉长而沉淀出令消费者越发执着的消费情感因素。

企业,在开始创办的那一天起就应该规划好以后的品牌路线,而品牌在发展的过程就要考虑世代相传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老品牌,在中国的不同时期诞生了各种不同品牌,无论是几百年前依旧处于封建王朝的老药铺,还是一百多年钱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时因文化交融所出现的化妆品,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有的国家经济体质所打造的国民型企业,在随着时间的冲刷都烙上了各个时代烙印的它们如今都有了各自的命运。有载誉百年而未亡的,有目前依旧垂死挣扎的,还有一些已经销声匿迹的。

老品牌,走过了沧桑的历史但却消融在即。我试问,品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在百年之间能辉煌一时吗?不!品牌的存在与经营不应仅以百年或更长的时间界定来限制。

在中国经济体制发生转变时,诸多的老品牌开始依傍这国家粮饷不思进取,或倚老卖老地认为百年品牌不怕无人相识。就在中国经济市场发生转变的30年间,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命运。那上海老品牌来说,上海老字号协会的一次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的286家老字号商业企业,其中就有92家企业已不处在经营状态,而这286家中仅仅只有41家拥有百年的历史。

品牌,以长久为使命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不过短短300多年,而代表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也已有了百年的历史,并且依旧青春焕发。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的著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创立于1854年,如今仍是各界社会名流争相御用的名品。虽然它们都年过百岁,但是依然没有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其目前的品牌力依旧无可超越。它们还能活多久?他们觉得自己能活多久?我想他们肯定都会一致的回答:永远存在。

中国老品牌跳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世代相传的老字号已经就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传承,世世代代都载有美誉,就算不打广告也会有消费者闻着香来敲门,似乎从不惧怕市场变迁和新品牌的挑战,认为门头牌匾悬上百年不掉就会永芳百世。因此都苦苦地煎熬,等树苗也熬成了绿荫认为就可以坐享其成。

如果可口可乐有天没有广告,我想不会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也许在全球范围还可以节约一大笔广告费用,但是如果它一个月、一年不打广告呢?想必之后就会一直跟着百事可乐的屁股后面跑了。

并非所有的品牌都拥有无限的生命力,而恰恰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劳永逸”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摇动着中国老字号。2003年,创办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王麻子剪刀在进入中国新经济时代后每况愈下,最终破产倒闭,这也为众多老字号敲响了警钟。

 

活到多少年才算老字号?成为老字号后有能活多少年?似乎从来没有人来这样提问,但是在中国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确实出现了老字号在逐个逐个消失的情况。在《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一书中有一项权威数据显示:1990年,原内贸部曾认定“中华老字号”企业1600多家,并授予金字招牌。但目前这1600多家企业,勉强维持经营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效益良好的仅有10%左右。

如今的中国经济市场一片繁荣,但一批批饱经雪雨风霜的老品牌却消融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难道就没有方法挽救了吗?中国老品牌的存在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顽强生命力,同时续写着中华百年的商业历史进程。

上海,中国一时品牌的发祥地,在经历百年沧桑后已走向暮年,一块块百年招牌倒下,一批批新中国代表企业消失。虽然在一批像《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作者石章强等品牌专家的帮助下,已有老品牌成功复活回归大众视线。但是还是有许多品牌的使命要去唤醒和延续。相信《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这本书能为那些正在或者准备踏上复兴之路的老品牌最实际的帮助,并送上我忠言:品牌,不以百年为目的,而以长久为使命。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作者石章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专家热线:135-645-23456;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官网:www.jonkon.com

 

上海老品牌,他们也承载巨大的使命。他们的复兴影响着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城市价值。创造—引进—复兴,是上海品牌建设的三种路径。创造是必由之路,引进是必须之路,而复兴则是必经之路。坚持走着三条路径,上海老品牌才可保持与国际品牌最起码的竞争地位。

老字号协会邵玉玲:老品牌该怎样起死回生?

■  邵玉玲(上海中华老字号协会秘书长)

据统计,上海老品牌,从1990年商务部公布的1600多家企业,到2006年的434家企业。目前每年正以73家的速度离开人们的视线。

这些消失的老品牌曾经很多是行业的龙头佼佼者,国人曾以他们为骄傲。当时在街边,你可以向任何一个人问是否知道其中某一个日用品老品牌的名字,你都会得到肯定的回答。

而如今,这些老品牌已经都消声觅迹了。

这是发生什么了呢?

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以如此快的速度离开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或消亡呢?

现在,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石章强的最新力作《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向你解释了这一切的一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国际合作的步伐加快。进入WTO以后,面对国外品牌的不断涌入和国内新品牌的迅速崛起,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在不断的转变。其中许多跨国优秀的企业,他们拥有优秀的科研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在国际性企业进入中国的初期,上海老品牌似乎还未感受到威胁。短期内,他们依旧保持着高市场占有率和忠实的消费者。然而数年之后,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四面楚歌的时候,这些老品牌的利润正不断的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的被侵蚀、曾经忠实的消费者也都一个个的离他们而去。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品牌,到最后的门庭冷落,有些还被沦为收购或破产的地步。

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中华老品牌不再以计划经济的体制发展而走向市场经济。在这转变的过程中,大部分不适应体制的改革,没能立即做出反应。当面临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挑战时,在全球市场竞争的舞台上,老品牌没能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而更加难以生存。回望中华老品牌百年发展的历史,曾经无数的品牌曾经声名显赫,而如今,有多少品牌历史百年而风采依旧;又有多少老品牌历经艰险而浴火重生、经久不衰、铸就辉煌;更多的却是喧嚣一时、昙花一现。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直是老品牌广泛认同的观点,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只要把祖上传下来的的秘方保存好,一代代传下去,自己的企业将继续保持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然而,产品同质化现象越趋明显,同类产品均大同小异,企业间如何区分个性成为首要问题。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品牌两个方面。对于大多数老品牌企业而言,认为只要做好产品就可以了,从产品品质、价格、成本等各个方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一些企业往往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忽略了品牌营销,甚至一些老品牌居然没有及时去注册商标,使得商标提前被他人注册,给企业照成了短期或长期的经济损失。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进入大市场,就要面对很多同行业好产品的竞争。如果企业发展没有品牌力量的有力支撑,很难突破发展瓶颈。举例说,天津的海鸥手表和瑞士的欧米茄在工艺上没有很大的差距,可是在价格上,海鸥手表只有后者的1/10。这就是很鲜明的例子,产品质量大同小异,而品牌档次不一样,照成了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说,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只有基础还不够,还需要用品牌营销的方法把产品的价值激发出来。现在的产品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无法在市场中立足,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倒闭破产。品牌已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生存基础,并且是市场创新的动力源泉。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印象,源于其对品牌价值的认识和感受。企业通过产品推广与销售,使品牌印象在顾客心目中根深蒂固,从而达到引导需求,促进消费的目的。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建立品牌意识。

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品牌是企业灵魂的体现,也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如今,品牌建设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无形力量。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形象,既证明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也反映其持续发展力的大小。所以,品牌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资产才会让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很直接的告诉了我们,上海老品牌该如何运用复兴的“道—法—术”来使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重新回到曾经的光辉时刻。

上海老品牌要复兴起来,而且必须要复兴起来!如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几家百年老店都没有,那还算什么。都是在为给外国人赚钱而努力罢了!

上海老品牌,他们也承载巨大的使命。他们的复兴影响着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城市价值。

一个复兴方法,一个品牌案列。

书中将每一个解决方法附带着一个成功案例非常直观向我们讲述了当今老品牌的复兴道路。从双鹿的起死回生,到培罗蒙的坚持不懈。11个品牌案例,鲜活的展现出了它们在复兴道路上的过程与各种问题。

创造—引进—复兴,是上海品牌建设的三种路径。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产品类型等方面都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其跟上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也要不断引进国际先进企业的各个好的地方,并积极参加海外竞争,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努力使上海老品牌重新焕发青春。

创造是必由之路,引进是必须之路,而复兴则是必经之路。坚持走着三条路径,上海老品牌才可保持与国际品牌最起码的竞争地位。

重温老品牌历史,重审发展问题——寻找一个顺应时代且能兼顾秉承老品牌的优良传统技艺和保留中华民族宝贵的无形资产的契合点;重组品牌理念与文化,深挖重整老品牌的视觉元素融合多种传播方式统一的视觉形象,全面重塑老品牌的品牌形象。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通过对上海老品牌形象体系的综合调查分析,以理论做铺垫,结合大量国内品牌实例论证、归纳,总结出上海老品牌有着巨大的品牌发展潜力与空间。

让我们共同努力重新呈现出的上海老品牌的新形象吧!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作者石章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专家热线:135-645-23456;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官网:www.jonkon.com

 

老品牌,要多“老”才算得上老品牌?已消失的老品牌还有什么价值?它们是应该继续沉睡呢还是再度复活?从更大的意义来说,复活并传承中国的老品牌不仅仅是拯救一个企业,而是助推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如果以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史书上看不到一个老品牌的身影,那将是一种永远的痛,那时候再想治愈它就为时已晚了。

中欧朱晓明:拯救老品牌的意义何在?

■  朱晓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前几年一部特别火的电视剧名叫《大宅门》,故事讲述的是从晚清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家老字号药铺家族的传奇故事,其中决定整个家族兴盛起伏的是一块“百草厅”的招牌。在新中国成立后,百草厅的掌门人在离世之际决定把所有家产捐给国家,同时准备用那块历经百年的老字号牌匾作为自己棺材的棺盖随葬。故事结尾的艺术处理不仅教导子孙不应靠着祖上阴凉坐吃山空,同时也代表新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而百草厅就是率先进入这个时代的代表。

电视剧中的百草厅的原型其实就是如今的同仁堂。这家载誉300余年的北京老药铺,现在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

同仁堂在经历了不同朝代、时代和政治体质的变迁后依然风华正茂,而出生于北京同一时代的“王麻子”剪刀却在经历种种坎坷后于2003年宣告破产,只有遥望长江对岸的张小泉依然生意兴隆。

老品牌,要多“老”才算得上老品牌?已消失的老品牌还有什么价值?它们是应该继续沉睡呢还是再度复活?这个一系列问题我想都不只是我一个人思考过。说起老品牌上述提起的同仁堂和王麻子当之无愧算是,但却经历了不同的命运。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复杂,中华老品牌随着国情的颠簸也同样经历过沧桑岁月。载誉百年从清明时期一直传承的老字号,和晚清时期到中国当代成长起来的老品牌,再到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孕育的“新”品牌,在经历了各自独特的时期后,都挂上了“老字号”、“老品牌”的头衔。但是市场经济的动荡和冲刷后,仅存的老字号已屈指可数。受波及最大的就是拥有老字号最多的省份和城市,上海名列其中。

北京,中国老品牌的发祥地,早在明清时期就流传了许多家族老字号,同仁堂就是其中的典范。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十里洋场”之称的大上海也在各个时期孕育了多个品牌,在经历了晚清、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几个阶段,上海的老品牌潮起潮落般引领着新中国的经济市场的发展。过去,中国大江南北要是家里有什么物件是来自上海的可就算是条件优越了。

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中国特殊时代的冲刷后,上海依然传承了一大批闻名全国的老品牌,不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国外的洋品牌和国内的新兴品牌对中国的轮番登场让中国的消费者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而许多老字号在公私合营之后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开始变得反应迟钝,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制去适应新兴市场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新要求,而是抱着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和倚老卖老的经营观念维持经营。慢慢的,上海南京路过去沿街而挂的招牌被一块块多彩绚烂的霓虹灯更替,在不夜城最灯火辉煌的时候就闪起了美邦、好伦哥、苹果、三星、哈根达斯等各种中外品牌,其产品类别覆盖到了服装、电子、餐饮、食品等。不仅如此,在随着上海消费市场日益兴盛的阶段,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淮海路、静安寺、南京西路等重要商圈,都没有看到中国老品牌的身影,反之海外知名的老品牌纷纷登陆上海滩与中国的新品牌开始较量。

中国发展之迅、变化之快,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人家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和红灯牌收音机)已经不见踪影,那自行车的车轮声、缝纫机的转动声、手表的滴答声,还有收音机里发出的上海老调已经更名改姓,不是子子孙孙们没有延续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寄托,而是这些老品牌早已或者快要销声匿迹。

上海老品牌的存在不仅仅保藏了上海人的时代记忆,同样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那那个时代中国商品经济成长的代表。

我们为什么要老品牌复兴,其原因我想不用再多说,因为有太多的缘由可以表明老品牌复兴的意义。而问题就在我们要怎么去复兴老品牌,如何才能让他们重回中国新兴消费人群的视线,重新唤回老一辈消费者的回忆。

读完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石章强的最新力作《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我不仅了解了老品牌之所以没落的原因,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复兴的希望。更让我欣慰的是确实有一批实干的研究专家和企业家在努力地为“如何复兴上海老品牌”这个命题付出心血和行动,并且已卓有成效。

冠生园、培罗蒙、古今、老凤祥、双鹿、大白兔、光明……这些曾经没落的品牌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时依旧光彩夺目。但闭眼细数,还有很多的上海老品牌等待复兴,这不是拯救一个企业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延续许多老上海人甚至全国人民过去的上海情节,同时也要让中国的年轻消费群体了解中国的品牌也有如同国外名品一样的百年字号,为之骄傲。

如果有人问我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什么?

从科教的角度来说,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品牌的成长历程,书中多出提到了如今我自己也记忆模糊的老品牌,这不仅丰富了我对中国商品在品牌化经营上的只是盲点,同时也让我了解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从经管类图书的角度来看,书中所阐述的老品牌没落的原因,重重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范本让我们知道在品牌经营上如何去管理可以去避免和他们一样的历史问题;

从更大的意义来说,复活并传承中国的老品牌不仅仅是拯救一个企业,而是助推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如果以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史书上看不到一个老品牌的身影,那将是一种永远的痛,那时候再想治愈它就为时已晚了。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作者石章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专家热线:135-645-23456;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官网:www.jonkon.com

 

上海曾经可以说是中国品牌的发祥地,许许多多在中国拥有历史意义的品牌都在上海诞生。据统计,在上世纪30年代,全国注册的商标总数就有80%来自上海。不过这些都只是昨日光辉,如今这些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品牌在经历是时代变迁后诸多都不复存在。上海老品牌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没有随之走向兴盛?复兴的关键又在哪?

老凤祥石力华:老品牌复兴关键在团队

■ 石力华(老凤祥集团总经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品牌开始供我们消费。过去,10年不变的产品,无论是女人脸上擦的雪花膏还是男人腰间系的皮带,在如今产品品牌日益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开始千变万化,而那些依旧一层不变的牌子到后来只有拖着沉重的步伐无力地追赶。而这些品牌在过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说起品牌,从30年前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上海”都可以说是一种独显尊贵的字眼。只要产自上海,或者与上海有点联系的商品在全国都很走俏,可以说“上海”就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如1955年开始建厂生产的上海牌手表就是那个年代一种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

上海曾经可以说是中国品牌的发祥地,许许多多在中国拥有历史意义的品牌都在上海诞生,如“三星”,此“三星”非韩国的“三星”,而是中国最早的牙膏品牌;还有最早的灯泡“亚普耳”,以及最早的电扇品牌“华生”,这些品牌都诞生于上海。据统计,在上世纪30年代,全国注册的商标总数就有80%来自上海。不过这些都只是昨日光辉,如今这些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品牌在经历是时代变迁后诸多都不复存在。现在想来不免心痛,在中国经济发张状况最好的时候却上演着上海老品牌层层地拉下帷幕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也有像老凤祥、培罗蒙这样依旧叱咤风云的品牌存在。但是还是会想起几十年前,只要有人提到身上戴的和家里用的哪个哪个来自上海,所迎来的都是羡慕眼光,而这种情景可能已经很难再重演了。

上海老品牌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没有随之走向兴盛?

人说“中国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从上海过去的十里洋场到如今的国际大都会的100年里,都可以说其经济一直处于中国最前沿最繁荣的时期,但孕育出的老品牌虽然为上海甚至中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却没有像老凤祥等品牌走到今天。这其中问题不言而喻,既然依旧有百年老店能在上海屹立不倒,那就不存在时代刻意地抛弃谁留下谁。

谁扼杀了上海老品牌的成长之路?让我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许多国外的百年名品在上海滩乃至全国抢占市场。如果有人怀疑中国老品牌的价值,认为一个行路如耄耋老人般的品牌是否真的可以与国际品牌抗衡。

我想说的是,品牌用时间和历史沉淀出的文化是新品牌所不具有的,虽然我们需要新品牌来活跃市场,新创意来为我们的生活添彩,但是老品牌的魅力就在于它寄托了世世代代人的感情,且一个老品牌可以诉说出一个时代的故事,试想,上海手表它已不仅仅是一块手表,它的存在是那个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也说明了那时的国民经济情况。目前还有许多老品牌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但是谁能延续他们的故事呢?很欣慰的是,我了解到有一帮一直帮助老品牌复兴而孜孜不倦工作的专家和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老品牌重燃生机。

当我手中捧着《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这本书时,不禁对作者的工作感到敬佩。书中阐述了对老品牌的历史荣誉和发展现状,以及各项精准数据的呈现,都可以看出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日夜研究的心血。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品牌的研究工作,不会对其中许多品牌的过去与现在如数家珍般的熟悉。其中所提到的许多上海老品牌的案例分析,更是能感受到这本书的阅读价值,每一个案例都可以说是一个上海老品牌从没落走向复兴的经典。

同时,透过这本书,我们感受了另一种力量,那就是复兴这些品牌的背后的人和团队。正如在“2013上海品牌论坛暨中华老字号百家讲坛”上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讲的一样,老品牌复兴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品牌背后的优秀团队。我非常认同这个理念和观点。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团队复兴老品牌,要有这样的一种情怀,成之我幸,败之我命。有了这种精气神,没有搞不好的企业,没有复兴不了的品牌。老凤祥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绩,和我们领导班子和团队长久怀有这种情怀和精气神是分不开,当然也不少全体员工和各界领导的大力支持。

对于上海老品牌的未来,我认为不仅仅只有像作者这样一直为中国品牌发展研究做出贡献的人所关心,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当带着儿女上街看到橱窗里有老品牌的服装和电器的时候,会告诉他们像当年的我们结婚或其他重要日子时就用的是橱窗里的冰箱和电扇做新婚或乔迁的必备品,或者用来表明自己家里生活的物质条件更上了一层。

所以,老品牌的复活从大的方向来说是为中国经济拯救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企业,让他们承载着过去中国历史的荣誉继续延绵,成为全球中国百年品牌的代表;而从小的方向来说,就是对于消费者,能延续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感情,甚至让比我们更老的一辈人能在当下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生活经历,也能为下一代人诉说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

在书中,我很欣慰地看到双鹿牌冰箱的成功复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那个冰箱还是一个奢侈品的年代,双鹿冰箱可以说是上海一代人的生活追求,可能如今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如今它重归我们视线,我就可以告诉儿女我们那时的许多故事,无论是有关生活条件、商业环境还是经济状况的。

等待重回我们消费市场的上海老品牌不只有双鹿,还有很多,如书中所诉的“海鸥”相机、“华生”电扇、“申花”热水器、“上菱”电冰箱、“红心”电熨斗等等品牌,他们都在努力地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本书,用专业的眼光分析老品牌之所以没落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从历史原因还是从企业自身陈旧的管理制度,都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末路。书中还用像冠生园、双鹿、培罗蒙等老品牌的鲜活案例来证明它们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创世纪的神话,让读者可以预见只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改制,老品牌都会再一次成为我们消费的选择。

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回忆起了那个年代特殊经济市场下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让我思考着中国老品牌的发展之路。虽然每个上海老品牌都有复兴的可能性,但任重道远,关键的关键还是人,还得落在企业家这个群体身上。

 

(《上海老品牌复兴之路》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专业论述老品牌复兴的专著。作者石章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品牌联席办专家委、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隆重作序,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主任艾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新世界集团董事长徐若海、老凤祥集团总载石力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淮海商业集团董事长吴荷生、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等倾情推荐!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专家热线:135-645-23456;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官网:www.jonkon.com


推荐案例: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3 JONKON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10787号-1

提示消息